Search

純粹站在人道角度看,讓協作負重過量當然不合理,但現在環境就是如此。

直升機也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純粹站在人道角度看,讓協作負重過量當然不合理,但現在環境就是如此。

直升機也不是說生就能生出來,如果民間沒有航空公司能接,代表賠錢的生意沒人做,只能請政府「容許」用公家的直升機執行偏遠山域運補任務。但如此一來,一定又會有人吵著說山域運補風險高,駕駛的命就不是命嗎?爬山就應該謙卑,幹嘛吊掛東西去搞建設,全民買單?(如何聽起來很合理吧 😅)

其實公家的直升機也有固定要飛掉的訓練時數,美國海巡署海域救難原則上不收費的原因之一,就是因為這些都是實地演練的機會,比起模擬任務真實多了。這般思維,就不知道我們的政府是怎麼想了。

任何解決方法都不可能完美啦。

.

勞動條件改善的話,由於與原住民族關聯甚深,一直是深水區議題。究竟高山協作員是勞動派遣還是勞務承攬?定義上都不清楚了,規範化自然也不容易。與國際上情況相同,這一行向來處於弱勢地位,所以目標是要讓高山協作獲得基本保障,起碼在嚴重職災發生時有自力救濟的管道。

礙於篇幅,寫的時候沒有提到高山觀光和直升機的關聯性 (另篇待續),其實參考國際案例,這或許是唯一的「自然解」。只要觀光能做起來,開始粗具經濟規模,自然會有業者願意進場,而且玉山北峰的氣象站也盼著啊!

在那發生之前,我也知道很難有什麼指望,甚至從業人員自己可能也不想被管。或許短期內,只能在建設前期規劃上更求謹慎、合理,盡量減輕每一趟需背負的重量──最起碼公家標案別做錯誤示範。

.

我只是覺得,一個願意挑戰原民轉型正義議題的政府,應該也要有保護高山協作員(多為原住民族)的氣魄。你可以說是他們的選擇,但他們現有的選擇,不也是最初身為侵略者的我們一手造就?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進入社會數年之後,受「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」影響,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。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,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,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。 奈何工作忙碌,難得空閒,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、人文與政策,但不久後就發覺臺灣人其實非常缺乏這方面的資訊。於是呢,我創立了以「城市山人」為名的個人媒體,盼望自己能為心愛的山林略效棉薄之力。 我只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山友和都會白領,但我相信透過不懈的努力,一定能讓環境變得更好。
居於城市的我愛爬山,也愛寫山,但不是自然景物與行程紀錄,而是山與人的關係。
View all posts